网上剧院>>聚焦梨园

蒙古剧《黑缎子坎肩》动人心弦

2017-07-12 09:27: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乌兰牧骑创排的蒙古剧《黑缎子坎肩》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于7月4日、5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

该剧取材于同名鄂尔多斯民歌,围绕一件黑缎子坎肩展开情节,以民歌《黑缎子坎肩》为主旋律,歌舞、对白相间,通过萨仁和库鹿格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展现了18世纪中叶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人文历史、社会环境、风土人情以及两个普通牧民家庭的生存状态、人物命运和情感历程,给人以刻骨铭心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感染。

朱维英、谭志湘、张兰阁、王馗、王焱、张之薇、柯凡、李小菊等戏曲界专家参与点评《黑缎子坎肩》。专家们认为,该剧展现了蒙古族的民俗风情,表现了艺术化的原生态,舞台表现有现代感,不仅具有蒙古族特色,还契合了整个人类的心灵需求,非常淳朴、美好。该剧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剧种的文化立场追求:从蒙古族民歌中寻找创作题材,在唱腔设计上充分沿用蒙古民歌的曲调,在叙事视角上以蒙古族底层牧民的生活为切入点,这与蒙古剧的剧种气质和风格特色是一致的,非常可贵。同时,该剧在坚守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又在舞台表现和导演手法上努力追求现代化的呈现方式,体现出该剧的现代追求和当代视野。

演出现场,演员精湛的表演、扎实的唱功将鄂尔多斯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现场观众的称赞。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因为“真实”,所以“沉重”:一件无法送出的〈黑缎子坎肩〉》,微信公众号“国家艺术院团”在演出后发表了《蒙古剧〈黑缎子坎肩〉:一部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悲剧》。

蒙古剧是融合蒙古民族歌、舞、扮、诗、骑、射等艺术的一个比较年轻的戏曲剧种,发祥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84年正式命名。蒙古剧的语言采用了蒙古族谚语、格言、成语、典故和歌谣等民间文学词汇,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内蒙古乌审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0年,其创作和演出主要以极具乌审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舞为主,主要表现该旗的历史文化、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发展前景等。乌兰牧骑是草原文艺轻骑兵,队伍“一队多用”、队员“一专多能”是其特点。建队40多年来,乌审旗乌兰牧骑先后创作出《筷子舞》《炒米飘香》《心香》《乳香飘》和民族风情歌舞《敖包相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1999年至今,乌审旗乌兰牧骑连续4次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全区十佳乌兰牧骑”。

责任编辑:武曼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