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剧院>>聚焦梨园

保定老调艺术的历史

2017-10-25 19:54: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图为保定老调演出剧照 吴爱菊/摄

图为保定老调演出剧照 吴爱菊/摄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保定特有的地方剧种。其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中叶,成熟于清末,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它是由河西调发展起来的戏曲形式。上世纪40年代末,老调名老艺人周福才、白强、白壮、张文海等对老调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保定老调艺术趋于成熟,成为保定老调剧种发展的里程碑。保定老调活动范围除保定及周边地区外,北京、天津、山西以及石家庄等地都留有保定老调的足迹。

保定老调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地方剧种,剧目以袍带戏见长,文武兼备,群戏居多,唱腔雄厚,粗狂高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那种衷肠烈骨、慷慨悲壮的民族特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观众戏迷的喜爱。

1958年,中央领导邓小平等同志在保定河北礼堂观看了老调《盘夫索夫》等剧目演出,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老调不老”。

1959年,以高阳老调剧团为班底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

1960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小礼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等观看演出后,以中国文联名义专门召开了老调剧团艺术座谈会,高度肯定了老调艺术成果,中国文联向剧团赠送“老调不老,枯木逢春”的锦旗。

1960年 老调《潘杨讼》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电影艺术片,在全国发行放映。

1980年,老调《忠烈千秋》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同年12月,《忠烈千秋》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后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4年,应邀到北戴河为中央领导演出。

1991年,《秦廷之乱》《痒痒挠》《乡间怒火》《义斩皇叔》等剧目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进京汇报演出获得好评。

1995年,《梁红玉》再次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进京汇报演出,取得成功。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给予高度评价。

2006年,新编历史剧《金沙滩》为来保定考察的中国政协考察团演出,同时,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副主席裴艳玲和省市有关领导观看演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老调剧团20多个剧目由中央、河北等多家电视台录制成电视艺术片、光盘、盒式录音带,在全国发行,并有五个剧目载入中央电视台“中国戏剧精品库”。老调剧目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北京、河北等多家电视台、电台播放。

2016年10月,老调剧团携代表剧目《潘杨讼》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荣获优秀剧目奖,并得到组委会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7年8月,剧团赴石家庄参加了由石家庄市演艺集团、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共同举办的“东西南北中五路丝弦经典剧目展演”活动,老调剧团携《忠烈千秋》《潘杨讼》《杨门女将》三个剧目参加演出,受到有关领导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组委会还特邀剧团参加了闭幕式演出活动。

提起保定老调,好多观众就会想起保定老调著名表演艺术家王贯英先生,她老人家为保定老调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保定老调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接班人,她的弟子们现在都已经成为了老调剧团的骨干力量,为保定老调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前仆后继、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完成了恩师的嘱托。

据了解,目前保定老调剧团有演职人员60余名,已成为一支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专业艺术团体。(刘金萍)

责任编辑:牛二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