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剧院>>聚焦梨园>>

话剧《我是余欢水》用荒诞表现希望

2019-01-07 09:2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如果生命只剩一天怎么办?这部话剧用荒诞表现希望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5日电(袁秀月)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了最后一天,你还有哪些遗憾?如果一个人窝囊了几十年,在时日无多的时候会不会勇敢一把?这正是话剧《我是余欢水》所探讨的问题。

近日,该剧将迎来第五轮演出,导演颜永祺对中新网记者说,这一轮的余欢水由音乐剧专业出身的孙博雅来饰演,他会根据新演员的个人能力为角色适当做一些变化,比如放大余欢水的表情、形体和说话方式,突出角色的漫画感。

每一轮新的排演,颜永祺还会根据观众的反馈对内容做一些调整,比如拿掉情节上重复、节奏上比较拖沓、观众看不懂的部分等。 

《我是余欢水》讲述了一个失败中年大叔的故事。余欢水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懦弱、胆小,因为太怂,就连妻子也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余欢水检查出了绝症,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仅有的短暂余生中,他终于放下胆小、懦弱的一面,开始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该剧改编自余耕的小说《如果没有明天》,小说还曾入选当年的百花文学奖提名。余耕曾说:“‘如果没有明天’作为一个假设提出来,就是为了让绝望的人们看到希望。”

颜永祺也称,虽然小说情节比较荒诞离奇,但是余欢水这种小人物的城市生活却让他非常感兴趣。余欢水的感情破裂、友情决裂、业绩差强人意,连邻居家的狗都嫌弃他,这样的人就像尘埃一样卑微地活着。

他认为,这样的人很多,但是余欢水比很多人幸福,因为一张错误的体检报告,让他可以像人一样活着,而不是零存在感。

“其实很多到大城市工作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城市很大,人很多,但是人与人的心里距离是遥远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打拼,别人的死活显得微不足道。”颜永祺说。

颜永祺是马来西亚籍华人,2003年从马来西亚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他到中国转了一圈,便一头扎进戏剧圈,从此在中国扎了根,至今已有十多年。

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或影视剧,早已不新鲜,但颜永祺在创作时却另辟蹊径,运用了多人饰一角、一人饰多角的艺术手段。剧中,演员们扮演着多个角色,也同时扮演着余欢水。

颜永祺说,他想传递的就是“人人都是余欢水”的概念。他认为,如果余欢水仅仅是小说里的秃头乏味大叔,那就太可惜了,因为现代人都能在余欢水里找到自己,他面对的情感问题、友情问题、工作问题或者交际问题都是大家会遇见的。 

“余欢水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帅是丑,是男人还是女人,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选择少人多角或者多人一角,主要还是要保留戏剧舞台的假定性,这是影视作品办不到的。”颜永祺表示。

该剧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在舞台上加入了多媒体手段和独特的“三面墙”设计。对于在话剧中加入多媒体,颜永祺早已驾轻就熟。他说,现在,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手机视频或者电视电影,而很多人害怕走进剧场,是因为觉得话剧舞台应该是一个只“说话”的舞台,沉闷至极也与现代生活无关。

但他认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剧情里融入多种现代艺术和科技,在视觉上更贴近大众。而在《我是余欢水》中运用多媒体,既可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让导演编剧与观众直接交流,让观众在观剧时打通剧场世界和外部世界。 

对于这样的尝试,观众的反应也不一,有人认为过度追求戏剧效果,反而难以获得共鸣。对此,颜永祺坦言,这部戏的导演手段并不多,只是很多观众更习惯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来欣赏一个作品,其实,“余欢水”的漫画性演绎也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

“我们想让观众在嬉闹中感受角色的悲凉,而不是用悲伤的方式讲述一个难过的故事。”颜永祺说,这个戏最深处是悲伤,但他所有的呈现都是喜剧性的,漫画式的。他希望观众能开心看戏的同时,回家之后,哪怕能在某一瞬间,能接上戏里的一些对话和情感,明白些什么,也就够了。

他觉得,余欢水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某个阶段的我们,是“还没完全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和实现自己的每个人”。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