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剧院>>聚焦梨园

草根剧团用心创排赣剧《斧头将军》

2017-03-23 11:36: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赣剧《斧头将军》剧照

3月10日,一部为纪念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而创作的现代赣剧《斧头将军》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

这部由方彤彤执导,许洁、方彤彤、胡文清编剧,陈汝陶担任作曲及唱腔设计的赣剧,以曾任上饶县临时县委书记、红军长征开路先锋红四团团长黄开湘的感人事迹为原型,以红军长征中处境极为艰难、战斗非常密集的时期为故事背景,通过血战湘江、智取武定、飞夺泸定桥等故事情节,生动刻画了黄开湘足智多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勇闯难关的开路先锋形象,展现了红军将士为了革命理想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了黄开湘顾全大局、一心为大众谋幸福的高尚情怀。

本次亮相首都舞台,演员们深厚的唱功、深情的演绎和导演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然而,很多观众并不了解,这部高水准的赣剧作品,是由一家草根民营剧团——江西上饶县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打造,演出阵容全部由该公司草根演员组成。

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由杨善东一手创办,目前共有演职人员50多人。20多年来,这些草根文艺工作者长期活跃于农村文艺舞台,每年的演出场次达700余场,为赣剧的传承和普及默默奉献。

赣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江西的传统地方大剧种。作为赣剧信河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善东和剧团一直以传承和发展赣剧艺术事业为己任。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曾任上饶县临时县委书记的黄开湘就是江西人。敏锐的直觉告诉杨善东,如果能将发生在家乡的英雄人物故事搬上赣剧艺术舞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杨善东开始着手多方收集有关红军长征及黄开湘的事迹资料。随着资料收集及人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杨善东被红军长征精神及黄开湘的英雄品格深深吸引,遂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位“斧头将军”的事迹打造成赣剧艺术精品。

然而,打造一部舞台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满腔的热情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一个草根民营剧团,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多得多。创作排练环境的限制是首要难题——由于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没有标准的排练厅和舞台,在《斧头将军》创作生产过程中,剧组多次“搬家”。

2016年8月,正值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斧头将军》进入正式初排,为了躲避高温酷暑,公司将剧组拉到乡下的一个防空洞里排练。入秋后,《斧头将军》进入联排磨合阶段,由于在县城周边找不到合适的排练场所,剧组又被拉到距县城40多公里的一个农村寺庙的戏台进行排练,而且在那里一住就是40多天。为回报寺庙和周边群众的帮助,更为了赣剧的普及推广,剧组白天排练,晚上义务为百姓演戏……

如果说环境的恶劣可以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资金投入的压力却把杨善东压得喘不过气来。由于是民营剧团,所有演员的一切费用开支都由公司自行负担。为了确保剧目正常生产,杨善东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创排后期甚至借用了女儿结婚的压箱钱。为了省钱,杨善东的妻子苏月香一人担任演员、舞台监督、服装设计、道具制作,还要负责全团的后勤管理工作。剧团演职人员被杨善东的执着深深感动,大家纷纷表示,《斧头将军》排练期间的工资可以暂时不领,要为剧组尽一点微薄的贡献。

为提高《斧头将军》的艺术品质,杨善东邀请了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导演方彤彤担任编导,在剧本打磨上下了大功夫,前后共修改4稿。为弥补草根演员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短板,杨善东聘请江西省内知名赣剧表演艺术家对全团演员集中强化培训,使他们的表演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杨善东鼓励演员们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既然已经站上了舞台,就必须要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决不能因为我们是基层民营剧团,就轻易降低标准,反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在杨善东的带领下,全团演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琢磨每一个表演细节,全身心投入排练。《斧头将军》创作过程中,全团没有一人请假,剧中主人公黄开湘扮演者魏武华,即便家中亲人去世也忍着悲痛坚持排练。

执着和努力没有付诸东流。2016年12月,《斧头将军》参加了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第十届玉茗花戏剧节展演,荣获“玉茗花特别荣誉奖”及6个单项奖,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而北京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也再次验证了《斧头将军》的实力与魅力。

责任编辑:张向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